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王传君最让我觉得可贵的,是他为了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坚持。

 

他的演艺履历最近怕是被捋烂了吧?上海戏剧学院2004级表演班毕业,演过类似于《谢谢你曾经爱过我》、《网球王子》、《杜拉拉升职记》这样不痛不痒的电视剧,参加过诸如《一笑成名》、《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这样的选秀或综艺节目,甚至还主演过《3D食人虫》这样莫名其妙的电影。

 

但他最被大众所熟知的,是出演《爱情公寓》“关谷神奇”一角。

 

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说着一口日式中文,顶着傻呆宅男的人设,制造着并不高级的喜感,备受观众喜爱。

 

正是因为这个角色,王传君收获了知名度,也收获了更多的拍戏机会——但遗憾的是,他之后接到的角色里,多半和“关谷神奇”类似。

 

高大、帅气、阳光、逗比,甚至“傻白甜”这样的标签,是王传君此前最常被赋予的形容。但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那样,类似的标签,都并非他最喜欢的形容。

 

而凭借《爱情公寓》成为大多数观众所喜爱的“关谷”,也不是他内心真正乐于待见的状态——在一次采访里,他直言自己很讨厌演“关谷神奇”这个角色。

 

更糟糕的是,《爱情公寓》涉嫌严重的抄袭。他拒绝了《爱情公寓》第五季,也拒绝了其大电影。很多粉丝表示不解甚至愤怒,有人直接开骂:“你装什么清高?没有爱情公寓,你能有今天?”

 

尽管这种谩骂完全没必要,但也足以看到,在大多数《爱情公寓》的“情怀粉”眼里,王传君“靠的就是《爱情公寓》出来的”、“王传君就是关谷神奇”,而这些观念对于王传君本身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种不小的压力——拒绝一个有着大量观众基础的角色,不仅意味着失去“赚更多钱与名”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大量粉丝,意味着要承受大量的不理解。

 

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失去与承受,不仅拒绝出演《爱情公寓》,还直接用“关我屁事”回应粉丝。

 

不理解的人把他的这种拒绝当成是“忘恩负义”,理解的人则明白这其实包含着他的某种追求。什么追求呢?在拍完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他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好好拍一部留得下来的片子,不是为了热闹请大家吐槽,而是希望每个人心底的罗曼蒂克永不消亡。”

 

“好好拍一部留得下来的片子”,可以理解为他想真正有一部作品,以及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我想,这便是他的一种追求。

 

我们无从得知他是何时有这种追求的,也许很早,也许不久。但无论何时开始,他的这种追求其实饱含着不易。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成名的确受益于《爱情公寓》,拒绝它,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样,不仅意味着失去“赚更多钱与名”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大量粉丝。这就相当于是从一条舒适的捷径,跳到了充满坎坷的漫漫长路。

 

尽管内心不喜欢,为了其他考虑。他还是接连演了四季的《爱情公寓》,也接演了其他一些水准堪忧的影视剧。

 

但到了电视剧《大仙衙门》时,他忍不了了,因为剧组擅自给他整了一个很出戏的配音,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侮辱。他决心不再接这样的戏,并重新审视自己。

 

从舒适区跳出来,拒绝仍能给他带来名利的《爱情公寓》,决心不再接类似的戏,这本身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干这行的都知道,它不像在单位或公司上班,多少都有个保障。演员这一行一旦不接戏,有可能就是迎来一段很长的“闲日子”。没有戏演,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心里难免发慌。

 

王传君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必然是下定了决心,很有勇气,令人钦佩。

 

关键是,他也并没有像他胡子拉渣的照片给人的感觉那样,一点都不颓废,反而更加充实:他报了一个导演班,通过学习丰富自己;他卖掉车子和房子,将精力放在旅行与思考之上;他蓄起长发和胡须,背着行囊、揣着相机,行走在异国的大街小巷,感受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这种走走看看,是体验,更是积累。

 

除了扎进旅途,他还扎进了话剧表演。他参加一些话剧演出,磨练自己的演技;他和同样热爱表演的好朋友金世佳探讨演戏,互相勉励着要有演员的坚守。在长达一年多的日常里,他的状态多半都是读书、旅行、拍照片、写日记。

 

 

这种从喧嚣到安静的状态,非常考验人的意志,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目标。王传君显然清晰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内心也很笃定,所以才沉得住气。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在近乎沉寂的时光里,他也有相当“扎眼”的时刻。这几乎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情了:2016年,王家卫导演为了给电影《摆渡人》“强行挽尊”,引发了一系列的“我喜欢”。很多演员、明星都纷纷跟进,一时间满屏的“我也喜欢”,制造了一场大型的“逢场作戏”。这其中,王传君的一句“我不喜欢”,令他一下子成了一股备受赞赏的清流。

 

尽管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特立独行,但实际上,这四个字背后所要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大环境里,各行各业其实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资源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演员这个行当里,更是如此:倘若你没有资源支持,你可能就接不到戏,没有戏演,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演员的人而言,如同鱼没有了水,这是很大的一种风险。

 

为了能够在这个行当里活得滋润一些,大多数人都不得不逢场作戏。悲哀的是,这种“戏”做多了,会变成一种习惯,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最初的追求是什么。王传君的不跟风、不配合,其实就是拒绝逢场作戏,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王传君追求要有留得下来的作品,追求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这已经很值得肯定了。但他还能为了自己的这种追求,付诸着甘愿冒风险的坚持,这在我看来,很难得。

 

幸好,他的这种坚持没有白费。如果说《罗曼蒂克消亡史》算是他的小试牛刀,那《我不是药神》则算得上是真正实现了他的追求。

 

 

 

但凡看过准备电影的人,应该都会对王传君的表演有着很深的印象:无论是外在形象上的塑造,还是内心情绪上的拿捏,王传君演绎的吕受益,真实又自然,实在是好。

 

从出场时的畏畏缩缩,到药卖出去时的喜不自禁;从舍不得解散时的哀求眼神,到打算放弃时的黯淡无光;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那么立体,那么真实,靠的都是他对角色的细腻理解与准确拿捏。

 

单独特写他的镜头时,他那种眼神和表情里流露的底层小市民的无奈与怯懦,直指人心;他对生命的渴求与绝望,更是刺痛心扉。

 

他既有唯唯诺诺的一面,又有窃喜得意的一面,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更有哀伤绝望的一面,整个角色都被他给演得深入人心,以至于当这个角色的命运最终走向悲伤时,观众会被触动至落泪。

 

 

好的表演,就是会让观众看的时候记住角色,看完之后记住演员。王传君显然称得上是好的演员,《我不是药神》也称得上是他留得下来的好作品。

 

为了这样的表演,王传君除了有笃定的追求与坚持之外,还有不少辛勤的付出。

 

 

 

一些广为流传的数据是:为了演出“吕受益”这个角色“骨瘦如柴”的消瘦感,王传君在开拍前每天跳绳4000次,后来加到了8000次,减重20多斤;

 

在和徐峥饰演的程勇演绎一场吃包子的戏时,为了展现出穷苦病人对食物的“渴求”状态,前后吃了44个包子;

 

另一场吃面的戏份里,王传君为了把那种“狼吞虎咽”的感觉表现出来,拍摄背后吃了5碗面,吐了3次。

 

拍摄吕受益在病房那场戏的时候,演员王传君为了有那种憔悴的病态,愣是熬了2夜没睡觉。

 

而在清华首映礼当天,王传君站在台上泪流不止,因为他说自己在看的时候想起了自己过世的母亲。他曾在演病房这场戏的时候,把母亲给他的一串珠子放在床头柜上,就当是母亲在场,他还在演戏的时候,对那串珠子说话。这种情感的寄托,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他表演的质感。

 

 

所以,当我们试图评价王传君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时,我们几乎能达成一致的好评。而这份好评背后,最令我欣赏的,还是他对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坚持。

 

我都不禁试着去想,他在没有戏接的日子里,都是靠什么驱动着自己坚持和磨炼的啊?

 

我的理解是:他靠的是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向走,知道什么才是内心的追求,且有愿意为此付诸坚持的决心,也有愿意为此做充足准备的耐心。这样的演员,被大家喜欢,是应该的。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观众也越来越懂得甄别谁是好演员了。那些追求做好演员的表演者们,加油吧。

 

 

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73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