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8年,我们终于在大银幕上迎来了《食神》!
这部好笑、好玩、好有内涵的经典佳作,并非简单的老片重映,而是首次在内地大银幕与观众见面。
我们不仅可以领略高清修复带来的绝佳视听体验,还可以选择能够轻易唤醒记忆的国语版或原汁原味的粤语版。
这对于喜欢周星驰电影的影迷而言,无疑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说实话,我对周星驰电影有着浓烈的个人情结。
因为它们曾带给我好多的欢乐与感动,也曾激励我勇敢地追逐梦想。
一句“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成了我铭记于心的经典台词。
那些为“星爷”的电影捧腹大笑和感动落泪的时刻,构成了人生中值得好好回味的光影记忆。
所以,当我得知《食神》将要上映的消息时,内心感到无比激动。
连刷两遍粤语原声之后,我体会到了一种相当充盈的满足感。
也许,在部分观众眼里,《食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在我看来,它是周星驰最被低估的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显然,我这里所说的“被低估”,并不是说《食神》的评分不高。
事实上,自1996年上映至今,《食神》在某瓣收到了43万人的评价,并获得了8.2的高分。
这在基数庞大的国产电影里,属于实实在在的好作品。
那么,既然评分都这么高了,为何还说它是“被低估”的呢?
这其实主要体现在“大众传播度”之上:当我们提及“周星驰电影”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率先想到的,可能都是《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功夫》、《少林足球》等电影,很少人会提到《食神》。
甚至有人还会觉得《食神》是一部很平常的周星驰作品!
但实际上,它在当年上映时,不仅取得了年度票房亚军的好成绩,还成为了周星驰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丰收,一扫周星驰那段时间的低谷阴霾,他也由此走向了“喜剧之王”的巅峰之路。
大众印象层面对它的“低估”,不代表它真的值得被低估。
相反,无论从影像品质还是故事内涵的角度来说,《食神》都不该是一部被低估的周星驰电影。
那么,它都好在哪呢?
首先,《食神》本身的影像品质就不容被低估。
在故事层面,“星爷”用九十分钟左右的时长,讲了一个完整且跌宕起伏的故事。
他用经典的三幕式叙事结构,流畅地讲述了“食神”从陨落到自省,从东山再起到最终领悟“食神”真谛的过程。
影片一开始采取了插叙的叙事手法,提前将史蒂芬·周的低谷状态呈现给观众。然后在循序渐进的剧情中,慢慢展露人物的经历。
美食和功夫搭配,爱情与成长融合,同时还糅合了商战与奇幻元素。
有创意的设定,带出有喜感的体验。
整个过程,叙事清晰,节奏明快,人物的成长线被‘星爷’展现得通俗易懂。
在大起大落之间,故事的戏剧性拉满,爆梗不断,笑料十足,充分彰显了周氏无厘头的影像风格。
而在角色塑造方面,“星爷”不仅演绎了一个性格丰满的史蒂芬·周,还很好地完成了对群像人物的勾勒。
莫文蔚饰演的“火鸡姐”,性格率真,行事豪爽,对史蒂芬·周不仅抱有偶像般的崇拜,更有绵长的关爱。
她可以为了他力拼数人,即便毁容也毫无怨言;也可以为了他不远千里,哪怕被拒绝也尽力保护着他。
此情此义,当值千金。
莫文蔚以“扮丑”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心灵美的可贵。
薛家燕虽然在最后才出场,但她的表现十分惊艳,将角色的外在状态与内在心态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兆基饰演的“鹅头”哥,外刚内柔,注重情义,一段沙滩边的解放自我,让人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
当然,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得是饰演“大快乐老板”的吴孟达。
尽管“达叔”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个反派角色,但他却用细腻的表演生动诠释了角色的伪善。
眼神与表情的细微处理,真是恰到好处,足以让我们心生怀念之情。
同样饰演反派的谷德昭,也用相当灵活的演绎塑造了一个让人难忘的唐牛。
如此这般的角色设定与演员演绎,充分展现了周星驰对人物的把控能力。
还有,影片在镜头语言方面的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星爷”的不俗功底。
有两个细节值得大家着重体会:
第一个细节是“扇巴掌”制造的转场,它出现在主持人说史蒂芬·周是“地狱的使者”那里。
话音刚落,一个巴掌扇过来,镜头迅速转场到室外,不仅衔接得很流畅,还很有一种妙趣。
另一个细节,是在史蒂芬·周嘲笑“大快乐老板”侄子的时候,背后的玻璃里,还映出了那个被训的杨师傅的画面。
这些细节都是周星驰用心创作的体现。
其次,《食神》的讽刺意味与现实映射,很值得细品。
起初,被称为“食神”的史蒂芬·周,嚣张跋扈,个性张扬。
上可狠批同行各种“失败”,下可骂得员工无地自容。
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手无握刀之力的假把式,比起做饭烧菜,他更擅长炒作和营销。
他不仅把自己包装成“食神”,还把自己的餐饮集团做大做强。
一根普通的骨头,也可以包装成象征爱情的符号。
影片通过人物的个性与行事风格,讽刺了那些虚头巴脑、只会包装的人,更讽刺了那些重视营销但不做好产品的商家。
即便放到现在,依旧很有批判力度。
而“大快乐老板”与唐牛的串通陷害,则讽刺了商战中那些尔虞我诈的乱象。
特别是“食神大赛”的两次评选,看似公平,实则虚假,不仅讽刺了餐饮界背后的游戏规则,还暗讽了娱乐圈被资本和利益裹挟的现象。
结合周星驰那些年的一些经历,我们会发现,史蒂芬·周遭遇的人生起落,不仅包含了“星爷”乐观、自嘲的精神,也包含了他对现实境遇的一些讽刺。
可以说,周星驰赋予《食神》的讽刺意味与现实映射,就足以让它不该被低估。
最后,《食神》的精神内核传递了积极的能量。
原本不可一世的史蒂芬·周,在经历了当面羞辱与暗中陷害之后,直接从高高在上的“食神”跌落为一无所有的街头流浪者。
但他并未就此消沉和堕落。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陷入低谷的史蒂芬·周,在遇见“火鸡姐”之后,开始反思自我,重新感受人的情与义。
他不仅通过撒尿牛丸重振旗鼓,还在经历一番学习与醒悟之后,对爱与责任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在最后悟出了“食神”的真谛。
这个人物的性格转变与人生起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这样的道理:“哪怕跌倒也不要放弃,总有机会东山再起”。
这其实传递了一种正向能量的精神内核,也是周星驰电影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的表达。
在这部《食神》里,身份高贵的人不一定就真高贵,生活在市井街头的人不一定就很低微。
擅长溜须拍马的徒弟,表面称兄道弟的商业伙伴,都可以为了利益而在背后捅史蒂芬·周一刀;
而他在街头认识的所谓江湖儿女,却可以在关键时刻为他两肋插刀。
这不单单是戏剧性的巧妙处理,更是对人性的淋漓揭露。
心地善良的人到最后都获得了美好的结局,而那些暗中使坏的反派,则都没落得一个好下场。
最后的高潮戏部分,有周氏无厘头的幽默,更有回归美好结局的奇幻式处理。
倚天切与屠龙斩,让人会心一笑;掌中煎蛋与内力加热,则让人拍手叫绝。
看似荒诞的背后,实则传递着“真心”的可贵。
史蒂芬·周已然不再追逐“食神”的名号,而是悟到了“人人都是食神”的境界。
比起被人追捧的虚名,一碗用真心做出来的“黯然销魂饭”,或许更有价值。
从银幕切换到现实,这样的表达会颇具激励意味。
生活中的我们,只要用心,都可以成为某个时刻的“食神”。
也许,周星驰的故事不断在变换,但他追求新奇好玩、乐观向上的喜剧精神,却从未变过。
哪怕时至今日,我们在大银幕上体会《食神》,依旧会有别样的触动。
所以,趁着“星爷”的这部佳作正在热映,赶紧去影院好好感受一下吧!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