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知乎上有人描述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一名资深电视节目制作人在微博称,在开策划会时,一位90后实习生不愿给大家订盒饭,并称:“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然后提问:“娱乐业实习生的工作内容是否包括订盒饭?对于实习生拒订盒饭,你怎么看?”
 
回答了一下,如下文。
我进电视台的时候,已经毕业快三年了。
 
在此之前,有过在汽车企业当工程师(对,只是个称号而已)的经验,有过在小型公司担任分公司经理的经验,来到北京之后,也有过广告公司工作的经验,甚至还有那么一段自己开工作室的经验。
 
若是心高气傲一点,我这些工作经验怎么也得算“工作经验丰富”了,甚至不要脸一点,也可以说是“能力全面”、“综合素质高”,是“一个不错的人才”。
 
去新的公司或单位,怎么也得有个不错的职位,给到不错的薪水,才愿意过去吧?
 
但实际上,我踏进电视台办公室的时候,只是一名实习生,而且,这实习生的名头还只是一个体面的说法。若是换成外界的一些说法,我这种没签合同,没有证件,没有五险一金保障的人,只是一枚不折不扣的“黑户”。
 
尴尬的是,由于进电视台需要严格的考试与面试,且每年只有一次考试,考试时间又在每年一月份前后,而我开始实习的时候是三月份,这就意味着,我要至少“黑”十个月。
 
要命的是,我又不是应届生,不是科班专业出身,在北京又毫无背景,相关行业经验也不足,如果按照一些人对电视台略带偏见的理解,我这种“走关系都走不了”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进到电视台的。
 
幸好,我所去的那家电视台虽相对传统,有着很强的“单位气息”,但对于入职而言,还是很严格、很公平的,它更看重考试成绩以及面试表现。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却也有着不小的风险:如果考试过不了,那我这十个月的“黑户”就完全“白费”了。
 
毕竟,没有任何合同、五险一金等保障的情况下干十个月,是需要一定耐心和勇气的。我当时没有过多去焦虑这些问题,倒不是自己有多条件好,而是一心所想的,就是进电视台,参与节目制作,参与直播,从而学习和积累电视节目、电视直播的相关知识与经验。
 
所以,我很心甘情愿。
 
我像一个生瓜蛋子一样,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出电视台,每天都需要身为电视台正式员工的同事接我进去(电视台管理严格,非电视台员工需要押身份证,由台里员工出示证件办理接入手续方能进出)。好多次,因为去得早或者去得晚,都得麻烦同事接我进去,往往要等一些时间。
 
如果换成自尊心特别强的人,每天这样等半天、抵押身份证、被人接才能进去,或许会有些心里“不愉快”吧?坦白讲,我也曾一度为此感到尴尬,尤其是呆了几个月,彼此都熟了,一同走到台门口,然后人家潇洒地走进去了,而我却需要站在外面等候别人来接。某些时刻的这种滋味,的确不是很好。我还一度渴望能办理一个“免接证件”,最终也没办下来。
 
但这样的想法终归也就那么一两次,更多时候,我都是安静地等待接我的同事,因为我知道,这是台里的规矩,没有任何针对性,更没有什么歧视意味,不能为这样的小事情而玻璃心。
 
我所在的科室一共十个人,领导四十出头,是一位平易近人又极具魅力的女士。她毕业于中戏,是当时导演系唯一的博士。我很敬重她,某种程度上讲,我很感激她,正是她对我有所赏识并顶住大领导压力把我招入团队当中,让我有了在电视台工作的机会。她一开始就直言,她也不能保证我能进台,一旦我考试过不了,她也一点办法没有。但她可以做到所有工作对我都一视同仁,意思就是,不会因为我没进台而不去接触一些具有保密性质的工作。
 
这种一视同仁的信任的确给了我许多迅速接触大型直播的机会,对于以往只是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我来说,那种感觉实在太棒了。充满了新奇,充满了趣味,感到很知足。
 
但更多的时候,尤其是一开始那几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只是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工作当中。尽管整个团队里我的年纪不算是最小的,甚至工作经验也比部分同事多,但待人接物的过程中,都是一种实习生的状态。
 
见到每一位同事都当作是前辈,尊称”老师“;领导需要取个快递或者订个外卖时,主动帮忙;开策划会,帮忙拿电脑、打开水、倒茶、买咖啡、过了饭点订个饭;录节目时,帮忙布置场景,帮忙协调人员,帮忙打印串词、帮忙“叫一下那谁过来”......诸如此类看起来很细微的、很琐碎的杂事,是平时工作里的常态。
 
会有像问题里提到的那个让实习生订盒饭的情况吗?当然会有。开策划会,领导让倒杯热水、买杯咖啡、订个外卖甚至取个快递,都很常见。但这也不仅仅是在电视台才有,实际上,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公司,这都很常见。
 
不常见的倒是这位看起来个性十足的实习生所说的这句“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从话语的意思来看,这句话似乎没什么毛病,甚至理直气壮。但从职场规则而言,这样的回答很失败:无论何时,你都要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更要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有可能得到的就是不把你当回事了。
 
实习导演?那说明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想实践在学校学到的那些导演课程或相关专业知识呗?那你来实习最需要的不就是去接触能够施展你专业或兴趣的工作吗?那,你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了自己能做什么吗?电视台分工很明确,每个岗位非常清晰,并且,说实话,会做这项工作的人有很多,而大多数工作有时候并不单单看你的技能,还要看你的经验。
 
作为一个没有相关经验,技能也不算特别突出的实习生,电视台是不会轻易让你马上上手关键岗位的工作的,那倒不是小气或苛刻,而是节目,尤其是直播节目最重要的原则:不能出错。你或许很懂电视导演技巧,但你知道一次直播需要在准备阶段做好哪些细节吗?知道直播期间有哪些话是不能说哪些名字是不能念错的吗?知道直播过程有哪些是需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吗?
 
哪怕你都知道,也不会有哪个负责人敢轻易让你去负责的。因为,直播是大事,凡事要小心。而电视节目又是一个流程化很强的系统,一个岗位的疏忽,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一旦因为某个岗位因为经验不足、应对紧急情况的心理不强而出现错误,那这样的责任,谁来担?
 
倒不是说实习生完全就没有应对紧急情况的心理或能力,而是说,具体到这样的职责,万不能大意。
 
作为实习生,首先就得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是一个学习的姿态。而许多的学习,都源于基础工作的积累。帮领导倒杯水、买个咖啡、订个外卖,先不说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了,单就这种事情的本质来说,它们也并非完全的杂事:在职场,给领导或同事建立良好的印象以及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而做这些看起来与自己专业无关甚至浪费时间的事情,就是体现你的态度的小事情。
 
态度,在职场里的重要性之大,想必不用多说。像题主提到的那个实习生,可能觉得彰显了个性,痛击了所谓官僚主义,但实际上却显得很幼稚,甚至无知:因为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在工作上玩个性,本身就是一件很没个性的事情。而在职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某种程度上,会被认为是一种愚蠢。还有,永远不要在职场因为一些小事情而觉得受了什么委屈,在竞争如此残酷的生存法则里,玻璃心是最没必要的技能之一。
 
在电影《实习生》里,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本”是个年近七十的老头儿了,他之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不想过碌碌无为的退休生活,渴望工作的他又回到职场,跑到一家互联网电商公司担任实习生。在面对年轻的老板(安妮·海瑟薇饰演)时,他帮她开车、买咖啡、提包等小事情,也从未有过任何抱怨,不会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而不该去做那些“不起眼的杂事”。
 
你瞧,越是牛逼的人,反而越不把自己当回事儿,倒显得更加厉害了。
 
以我的个人经验而言,当初实习阶段所做的许多小事情,对我都是有所助益的。甚至在某些时候,作为一个“新人”,能够被安排做这样的小事情,内心会感到一种开心。
 
因为,比起毫无价值,领导能想到让你去做一些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你的作用,也体现了领导对你的关注甚至信任。作为实习生,能够得到领导信任,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信任,后续的工作,才会慢慢让你去学习更多,实践更多。(事实证明,后来考进台里之后,许多细微的事情都在无形中体现了价值)
 
实习期间,最可怕的不是没人手把手教你,而是没有人愿意想到要教你。
 
谦卑一些,诚恳一些,给人的感觉便会好一些;摆清楚自己的位置,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得到的机会可能会更多。
 
基于我在职场或者这些年的社会经验来说,如果我有学到什么对自己有所助益的道理,那么肯定就包含了这样一个:无论何时,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这不仅适用于实习生,也适用于大多数人;也不仅仅适用于职场,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不是吗?
 
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源于电影《实习生》剧照,首发于知乎问答。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75篇文章 2天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