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从爱上电影,并尝试着写一些关于看电影的文字,这样一个问题就总萦绕于脑海。尤其是在某些场合被介绍或被称呼为“影评人”的时候,尽管多少有些飘飘然,却更多的还是对自己的审视,总会在热闹过后,拷问自己这个问题。
 
坦白讲,到现在也没完全想明白。
 
曾经以为,只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看电影的感受,输出有价值的观点,露出有姿势的态度,基本就对得起信任自己的读者了。随着看的电影越多,认识的电影爱好者越多,慢慢发现,有时候,和真诚、价值、姿势同样重要的,还有冷静地观察。
 
观察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比“看电影”更值得影评人去做的事情。
 
可现实情况往往无法让你轻易地去冷静观察。即便保持再清汤寡水一般的独立,也还是抵挡不过浮华喧嚣带来的诸多诱惑。电影营销是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提供电影评论文字输出的一员,难免就会被拉进其中。尽管类似的合作会有所筛选,会坚持某些原则,但也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惭愧感。
 
我有一定的自知之明,从来不敢顶着标签去寻找所谓的虚荣或存在感。但我总是会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还是会不断地去琢磨:影评人的职责是什么?
 
我不想让这三个字变成一个廉价的甚至包含着贬义的词,在无法要求所有人都去守护这个词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多少有所坚持。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幸好能遇到一些不错的解答。
 
大头马老师曾经在天涯博客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我读过之后深有感触,并不止一次地向别人推荐。
 
在这样一个某日报对评分网站以及影评人提出批评的日子里,不管他们怎样本末倒置,怎样自圆其说,也还是有必要再一次推荐这篇文章,让更多有意愿成为影评人、捍卫评论权利以及多少乐于去反思的人获取一些认知和思考。
 
摘取一部分原文如下:
 
福尔摩斯说华生,你只是看,你并没有在观察。
 
评论家充当的正是福尔摩斯的角色,他需要基于对象构建现场,借助工具和细节,找到一条通路,然后发现真相。评论就是评论家将他观察的途径暴露出来。
 
在原本的意义上,电影是一次性的作品。多数人只有一次机会对它进行观看。
 
影评人对于大众的第一层价值在于定格,第二层价值在于再现,第三层价值在于提供那条通路的入口。这三者加在一起,就是翻译。影评人需要有足够的敏锐,捕捉电影作者的每个意识,并且翻译给大众。
 
最后,也是最不重要的,才是个人评价和喜恶好厌,除非你觉得自己足够重要。
 
翻译这件事导演自己不能干,甚至在电影里也不能提供过多的线索,因为这样显得他很失败,好像一个没人捉住的凶手自首,让人不齿。一个凶手自首,不是凶手的胜利,是社会整体的溃败,说明没有足够聪明匹敌的人了。凶手多半也是个笨蛋,否则就是忤逆社会科学。那就是科幻小说了。
 
不太高明的影评,提供的是观点,不是观察的途径。
 
不一定是错误的观点,很可能是非常正确的,了不起的,但是提供者有可能自觉聪明而变得懒和高傲。他们偶尔也会施舍一条极短的途径,不过从远处看,就成了点。
 
然而评论家是发现家,不是发明家。发明出来的观点,人们往往觉得它仿佛有道理。因为看上去大开大阖,奇峭狂放,气势惊人。但是不堪一击,辣椒水也经不住。
 
福尔摩斯从来不提供仿佛,他说,去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就是真相。坚固,不容置疑。发现真相,而不是发明真相。发现,就需要拿出证据,暴露途径。暴露途径,就是去掉那个仿佛。
 
还有一些不太高明的影评,提供的途径不是笔直射下来的,会折射,还能散射。还有一把射下来一束的,看起来很光明的样子。但是看过去,发现他照错了主体。照得人家脸上红彤彤的。都很尴尬。
 
影评人是做翻译的,信誉体系很重要,要在自己和读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不但建立,还要维持。不然,读者可能看了几篇觉得胡说八道就跑去看别的译者了。非常残酷。
 
不高明的影评还有个特征,就是心态很奇怪,总想表现地不卑不亢。如果前面赞美地过分,结尾一定要补上几句差强人意的话。或者通篇痛骂,然后找出几个亮点。让人感觉就是不愿意吃亏。评论者和被评论者,不应当是喜恶好厌、此消彼长的关系,是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何来不卑不亢。 
 
连不卑不亢都不愿意表现的影评,更没必要说了。
 
当然,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提供了准确、清晰、深刻、充满乐趣的途径。作为一个捕获真相的人,在暴露途径的时候,必须从始至终把持住,不居高临下,得意洋洋,也不乔装矫饰,有所隐瞒。
 
他需要平和而坦诚地,不疾不徐地,讲出他所看见的东西。如果他没有掺杂一句因膨胀或利益所产生的谎言,那么,他的声音不会因为速度而失去力量。
 
文章后半段还拿徐皓峰老师写的文字做了一些举例与评价,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更多的了解。
 
此外,在知乎上看到张小北老师提供的一个回答,问题是“想成为影评人,应该怎么努力?”,他引用了《视与听》的主编Nick James的观点,我也觉得很有让更多人看到的必要。
 
这位主编认为影评人的职责有如下八点:
 
(1)、Saying if a film is worth seeing;
 
(2)、Championing good unknown work;
 
(3)、Giving a wider historical perspective;
 
(4)、Offering the insights of technical knowledge;
 
(5)、Conferring useful prestige and kudos upon producers of good cinema;
 
(6)、Earmarking the best works for future historians;
 
(7)、Counteracting marketing untruths;
 
(8) Opposing the retrograde。
 
小北老师进行了翻译:
 
1、推荐值得一看的电影(告诉人们一部电影是否值得看);
 
2、发掘不为人知的好作品;
 
3、提供更广泛的历史观点(在历史的纵深维度给电影一个评判)
 
4、提供技术方面的真知灼见;
 
5、鼓励和推荐好的电影人;
 
6、让好作品不被时间淹没;
 
7、揭露营销谎言;
 
8、反对倒退。
 
我觉得说得实在是好,如果说,影评写作者需要某些准绳的话,这八点必然可以包含其中。
 
至少对我而言,在坚持一些自我理解之外,还需要努力向着如上几点靠齐。也许,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无法面面俱到,但只要对自己有所约束,总会朝着好的方向更近一些的。
 
共勉。
 
引用文字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为电影《天才捕手》剧照。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75篇文章 2天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