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排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依然以高口碑收获着近1.5亿的票房,表现不俗。
这部电影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不仅在相关电影网站上的评分很高,还让许多观众表示“看哭了”!

这部电影好看的地方并不仅仅在于体育竞技的那股励志味道,也不止于影片对女性权利的拷问与思考,更在于片中流淌的那股父爱。

像大多数体育电影一样,《摔跤吧!爸爸》通过摔跤这项运动,塑造了一个令人感动又激动的故事,充满了励志味道。它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与情感意义,也超过了大多数电影。
印度电影最近几年都出了不少佳作,无论是之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是《巴霍巴利王》,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摔跤吧!爸爸》在剧作上显得很套路,但其讲故事的方式以及情感的表达,却十分地精准。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拿捏,可以很好地让观众受到触动。
影片的叙事和表达方法是比欧美同类型电影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人们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难免会产生一种类似于这样的反问:为什么咱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缺钱吗?缺好演员吗?缺好导演吗?还是缺好故事?
并不是。
实际上,体育电影在国产电影里,一直都算是一个弱项。放眼国产电影影史,体育题材的电影佳作稀缺。除了很早之前的《女篮五号》,近些年能够拎得出来的,也就只有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以及林超贤的《激战》和《破风》了。

虽然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其一贯的喜剧风格,严格来讲不算体育电影。但其骨子里对于足球运动的精神表现,传递得十分到位。
看完影片,笑完之后,也会生出一股对少林功夫、对足球运动的一种热情。

而《激战》和《破风》两部纯粹的体育竞技电影,在林超贤风格强烈的指导下,显现出了竞技运动本身的激烈与燃情。

并且在许多场景的设计上,《激战》和《破风》甚至比《摔跤吧!爸爸》更为精致,场面更为豪华,也更为有表现力。

可为什么它们还不够成为像《摔跤吧!爸爸》这样的好电影呢?
其实,差距并不在某个场景的设计之上,重点还是在叙事以及情感的表达上。尤其在影片的精神内核的传递方面,《激战》和《破风》还不够深刻,无法让普罗大众留下深思的空间。

《摔跤吧!爸爸》就显得比较单纯,没有过多的感情线充斥,也没有过多的矛盾来制造戏剧化,就是看似简单地表现人物的成长以及故事的推进,在朴实的剧情中传递出强大的精神内核。

但这些都还只是电影技法上的差距,并不是无法弥补。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这个体制不是单纯的总局把控下的电影体制,而是我国的体育机制。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体育还是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育机制,运动员都是从小被选拔进入相应的集训队,在集体意识中追求成绩。这种机制下的运动员,往往会被缩小个人的成长与奋斗色彩,以致于许多好的个性与故事,都或多或少地会被埋没掉。

即便有个人色彩浓烈的人物存在(比如刘翔、李娜),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阻碍电影的成型。有些事情无法透彻地讲,有些人物无法透亮地去表现,单纯地强调集体精神,难免会被观众诟病。

如此一来,中国的体育电影想要锻造精品,路还很长。
欣慰的是,我们的体育竞技场上,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个性鲜明的运动员,我们的体育机制也渐渐地在做改善。这就给了拍摄好的体育电影的一些值得期许的可能。
谁知道呢?说不定只要下点狠心,就拍出来了嘛~

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