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因为有宁浩和徐峥的参与,许多观众在没有看《我不是药神》之前,都或多或少有些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电影。

我起初也有类似的一个误解,但在上海电影节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看着台上演员谭卓和王佳佳在映后互动环节不禁落泪,看着台下观众大多数人红了眼眶,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一部全程轻松搞笑的喜剧电影,而是一部融合了现实主义内核的严肃又温暖的电影。

 

因为有那样的误解,前后的观影体验便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带着放松一下的心态走入影院,结果却背着沉重的震撼与感动走出影院。望着当时下过雨的上海天空,再看看街上匆匆走过的行人,我不禁有些恍惚,感觉眼前的世界仍在电影之中,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困境,每个人也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选择。

 

看完电影之后,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是因为“看病难”这个大多数观众都深有体会的问题引起了共鸣吗?

 

我想这也是肯定的,因为在这部电影里,无论是影片的主角们还是那些镜头一闪而过的病友们,他们所面对的最大困境,就是承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在那个时候,不够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昂贵的医药费用,追逐利益的药贩甚至骗子,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限制,构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重重阻碍。

 

 

 

尽管经过多年的政策调整,我们的医疗保障系统渐趋完善(比如医疗改革以及进口药零关税、抗癌药进医保等政策),很多以往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老百姓看病的阻碍。

 

但影片对这一过往问题的真实反映,对于有过类似经历的观众而言,很容易就能勾起非常扎实的共鸣。

 

 

是片中几个核心人物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共情吗?

 

我觉得这可能是最直接的“泪点”吧,当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最终因为买不到药物而走向悲剧,当章宇饰演的“黄毛青年”彭浩出于仗义而选择的悲情收尾,这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所经历的命运,极易引发观众共情。

 

包括徐峥饰演的主人公程勇最后望向车窗外的那一段送行,都具备令观众泪腺决堤的情感力量。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能够激起观众的同理心,进而泛起感动的涟漪。这要归功于编剧对人物的描写,要归功于演员对人物的演绎,更要归功于导演对人物的塑造。

 

 

以上是我梳理《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触动观众心弦的两点小结,但当我反复回顾影片的故事和思考它的内核,发现这部电影最最动人的,其实不过两个字:善良。

 

仅从影片人物的角度去衡量,我们会觉得徐峥饰演的程勇到最后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英雄。尽管他一开始只是一个落魄的保健品商贩,粗糙、油腻、功利,一心只想着能赚点钱来解决他所面临的生活困境。

 

 

 

但随着他从印度带药回国,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了许多患者,他的光环便开始有所闪现。只是,因为很实际的考虑,他最终解散了“治愈小分队”,只为追求更为富足和安稳的日子。

 

但也正是解散小分队那一刻起,《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有了另一种走向。在此之前,它的节奏明快而轻松,组队成功的程勇去印度进货到回国卖货那一段戏,采用的是快速剪辑处理,调性是欢快的。甚至还有不少桥段带着一些黑色幽默的属性,令观众看的时候难免会心一笑。倘若以此作为喜剧的判断标准,那影片这前半部分的确算得上喜剧。

 

 

可随着程勇解散团队,特别是吕受益的妻子苦苦哀求他那一刻,以及他在印度遇见的佛像仪式,影片的调性便发生了质的改变。它不再有轻松欢快的喜剧感,反倒迎来一片沉重、严肃的氛围。

 

程勇重新集结团队,重操旧业,向贫苦的患者提供廉价的药品。但和以前相比,他不再以赚钱为目的,甚至一度做着贴本的“生意”。他所努力做着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那些急需药物维持生命的患者,同时也实现了他的一种自我救赎。

 

吕受益的变故,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程勇的变化。但驱动他做这些事情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他内心的那份善良。

 

程勇这个角色在影片里经历了某种反转,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样,一开始他其实也是功利的,但到了后面却变得非常无私,一心只想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不仅很容易让观众心生好感,还极能令观众记住。而这个角色最大的魅力,仍然是他那份善良。只有善良是他从一而终没有变过的人格品质。

 

 

当吕受益莫名其妙地找到他那一刻,程勇其实可以拒绝,但他没有拒绝,因为善良;当谭卓饰演的刘思慧被酒吧经理要求去跳舞,程勇其实可以不管不问,但他把一堆钱砸在那个经理身上,喝令他去跳舞,换取给刘思慧一份尊严,也是因为善良;

 

当章宇饰演的彭浩因为偷药而被程勇抓住时,他本可以教训他一顿然后不去管他,但他却将他纳入了团队,还是因为善良;当王砚辉饰演的医药骗子张长林在公开场合行骗时,程勇也可以袖手旁观,但他却和“黄毛”他们一块冲了上去狠狠揍了对方一顿,依旧是因为善良。

 

 

而在解散团队之后,他遇见吕受益妻子跪地哀求那一刻起,他的善良再次主导了他的选择。他选择重新集结团队,重新卖药,并且以亏本的方式坚持给病友们提供帮助,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背后,都是善良在驱动着他。

 

也正是因为这份善良,他获得了团队成员的敬重,获得了病友们的感激,也获得了银幕前面观众们以泪洗面的感动。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架构下,总会有人经受着生活的困境,遭受着生命的考验。他们有时候不一定需要多么大的帮助,仅仅是基于善良做出的关怀与尊重,就能给他们带去莫大的温暖。

 

《我不是药神》虽然聚焦的是医疗题材,讲述的是一个帮助的故事,但传递的内核,却是善良。它的确有很强的社会批评性,但更多的,其实还是在强调人性的善良之美。

 

 

在清华大学举办“生如夏花”首映礼的当天,我在第二次观看影片之前,对影片导演文牧野做了一个专访。问及他想通过这部电影核心表达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希望。是每个人即使遇见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时,仍然面带微笑的希望。

 

他特别提及片中有一个镜头,画面聚焦在一个电脑屏幕上,由远及近,一行字被慢慢放大,最终落到两个字上面,那便是“希望”。我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的确能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这份希望。尤其是影片最后那段戏,目送程勇的那些人群里,每个人都带着笑意。这种希望感,能够给观众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

 

 

 

我们被影片表达的希望所鼓舞,被其传递的善良所感动,同时也被那份善良所感染,内心也会重新去思索善良的要义——这是我觉得《我不是药神》最大的价值所在。

 

文本方面,编剧韩家女、钟伟以及文牧野三人合力创作了一个线条清晰、主旨明确、人物立体、情感丰富的故事。就像宁浩导演第一次阅读这个剧本时的感受一样,是动人的。

 

 

 

而在影像方面,尽管服装造型给人的感觉有点“邋遢不整洁”,但却很好的还原了时代背景以及表现了人物的身份背景,增强了影片的现实感;剪辑师朱琳(《推拿》的剪辑师)则通过精确的剪辑让影片看起来十分流畅,几组快切镜头很带感,整体的节奏推进也让剧情扣人心弦。

 

 

 

演员们的表现都很有质感,经得起大家的夸赞。

 

徐峥证明了自己远不止演喜剧,刻画这种平凡又伟大的人物,他拿捏得很好,甚至让我想起了《国际市场》里的黄政民;

 

周一围其实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但所饰演的警察仍然呈现了一种纠结又果敢的正义感;

 

王传君为角色减重二十多斤,表演非常投入,丝丝入扣,颇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马修·麦康纳的感觉(主要是表演,不是人物特点)。

 

谭卓这次应该要被更多人认识了吧,饰演的单亲母亲刘思慧深入人心,对细节的拿捏恰到好处;

 

 

章宇饰演的“黄毛青年”彭浩应该是很令观众难忘的角色,因为有一种单纯的悲情在流淌。

 

 

此外,杨一鸣和王砚辉两位老师的表演自不必多说,都是很有水准的表现。戏份不多的王佳佳也值得称赞,那一场苦苦哀求的戏,很动人。显然,演员们的表现提升了影片的品质,但最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导演文牧野。

 

这位青年导演此前虽没有执导过如此体量的长片,但却展现了他独具一格的对电影的理解。《我不是药神》虽然有宁浩和徐峥在创作上给予指导,但整个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源于文牧野的把控。专访过后,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他是那种对现实有所关怀和思考的导演,也是那种希望用作品去展现人性温暖力量的创作者。第一部长片就能做到这般水准,未来相当可期。

 

 

如大家所见,《我不是药神》仅仅经历了上海电影节放映和前两天的点映,就获得了大量的好评,足以见得这部电影的品质多么受人认可。

 

很多观众表示看的过程中数度泪目,相信也是被片中所描绘的困境、希望、善良等表达所触动。不管怎样,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看到的人都能对善良有更深的理解。

 

世事多变,唯有善良永珍贵。

 

 

文字为作者原创,首发于知乎问答,图片均源于网络。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73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