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中国70年华诞献礼影片,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决胜时刻》已于本月20号全国公映,由此拉开了今年国庆档的序幕。
 
今年的国庆档影片,虽在类型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其影片核心均有“主旋律”色彩。而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决胜时刻》,是“主旋律”电影顺应时代的重要新作。
 
《决胜时刻》截取的是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平香山,再次开启国共和谈、筹备新中国至10月1日开国大典那一段“关键时期”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大人物与小人物的生活点滴。
 
关于这段“共和国前史”,早在1989年国庆40周年献礼影片《开国大典》就有呈现,十年前同样由黄建新导演,云集百余位华语影星的献礼作品《建国大业》(2009)对这段历史也有着浓墨重彩的表现。
 
相较于《开国大典》和《建国大业》,《决胜时刻》在对建立新中国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事件的展现上,采用了更为具象化和人性化的手法,影片更多着墨在“伟人”周围的身边人上。
 
片中饰演手枪队队长的是曾出演过《红海行动》的青年演员黄景瑜,这个角色还兼任着北平解放后维持肃清特务的治安任务,明显是结合多个“伟人身边人”的原型再创作而成。在黄景瑜的演绎下,这个人物既有凌厉的一面,也有朴实的一面,令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在片中,此类人物不胜枚举,都极好地丰富了影片。
 
在《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以往“主旋律”作品中,“伟人身边人”至多是作为闲笔呈现,或者更多是贯穿在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间作为缓冲之用。而在《决胜时刻》中,足足有一半“伟人身边人”的戏份,并大多由高知名度的青年演员饰演,必然会贴近青年受众,增强年轻观众族群的代入感。
 
在诸多“主旋律”作品中,对于党中央领导人的描写都是尊重史实为准。而在《决胜时刻》中,很多的“伟人段落”都做了较大幅度的“平凡化”处理——这与着墨“伟人身边人”有着密不可分的承接关系。
 
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与黄景瑜饰演的警卫员的互动中就能明显看出这种“平凡化”处理,说明创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呈现了伟人平凡化的一面。这让角色更为生动,也拉近了作品与广大年轻观众的距离,对家国历史的代入感也更为强烈。
 
影片制作层面,之前的《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片更多是以历史、传记类型片的形式呈现。在今天如此多元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历史、传记类型片并不是年轻受众热衷的片种,但重大历史题材又不能完全抛弃历史传记的大框架,所以,作为“主旋律”历史传记大片的《决胜时刻》也兼具着类型片优化升级的重任。
 
影片开篇,党中央领导人坐火车进驻北平,并没有在市区停留,而是转入香山双清别墅办公;镜头一转,张涵予饰演的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向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汇报中共进驻北平但并未查清中共领导人办公地点。从这个情节能看出《决胜时刻》在类型上吸纳了“谍战动作片”和“政治惊悚片”的特点,加上黄景瑜的“肃特”职能,这个情节也给《决胜时刻》在类型优化定了基调。
 
“谍战动作片”和“政治惊悚片”一直是好莱坞“全球电影”(Global Movie)中的热门片种,很多的大片中都有这两个片种的优质基因。《决胜时刻》在“主旋律”电影制作中吸纳这两个片种的优良元素,也是创作者自身求新求变的革新尝试,运用高度类型化的手法拍摄“主旋律”题材作品,也会吸引众多热衷于好莱坞大片的年轻观众群体。
 
以往大多数“主旋律”作品对于“伟人桥段”的描绘都很严格地遵照真实予以还原,在写意的闲笔部分更多的只是起缓冲转合作用,并未有太多的创作空间和细节营造。而《决胜时刻》则在细节的把控上既有遵照真实的严谨,亦有创作改编的创新,令其有了鲜明的特点。
 
在《决胜时刻》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的是北平“治安肃特”的情节,国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站长也是由参演过谍战剧《潜伏》的曹炳琨饰演,所以谍战动作和政治悬疑的戏码在片中也非常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段落在配乐上采用北方曲艺,借以贴近当时古都北平的京味儿质感,可谓匠心独具,尤为可观。
 
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的《决胜时刻》,除了上述的伟人“平凡化”、重墨“身边人”、类型升级优化的特点外,对于珍贵历史影像档案的呈现及利用以往“主旋律”作品影像素材也有了新的提升。
 
十年前的《建国大业》开启了对珍贵历史黑白影像进行精致修复再呈现的先河,《决胜时刻》中对于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的修复更胜一筹,在影像修复的基础上加以颜色还原,把当年这些珍贵的开国大典黑白影像赋予了鲜活的色彩,使得这些珍贵影像档案获得了新的生命。(下图为两张修复对比图,清晰度和质感真的太赞了)
(图一)
(图二)
 
回溯革命历程也是这类“共和国前史”作品中的必要桥段,此类作品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中插入回溯革命历程的内容为主要表现方式。这些内容又多为“主旋律”经典作品的影像素材,譬如唐国强老师在多部“前史”作品中的形象,就在本片中得到了呈现。
 
《决胜时刻》中对回溯革命历程桥段的处理是以“五大常委”之一任弼时的一首小提琴曲带入,浪漫、艺术化的处理突破了以往的惯常方式,不仅让伟人们平添了几分艺术气质,也让角色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元起来。而小提琴这一段,称得上影片的一大泪点。
 
在共和国70年华诞,新世纪即将进入二〇年代的关键年份,电影《决胜时刻》的问世说明“主旋律”电影作为历史传记片的优势片种,依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和优化升级的可能。
 
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大业》,再到《决胜时刻》,无论是在尊重历史史实,还是创作层面都越来越贴近普通大众的审美观、历史观。更多的年轻观众会从《决胜时刻》的大历史背景下的那些了不起的与朴素的人物角色中找到自身恰当的切入点。通过观看这样的电影代入到历史人物的故事中去,从中体会出国家与个人的情感关联,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观看《决胜时刻》的过程里,观众会因为宏大的历史叙述与国家情感而热血沸腾,也会因感动或自豪而热泪盈眶。
 
本文由编辑作者张垚原创。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75篇文章 2天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