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看电影《大佛普拉斯》之前,坦白讲,多多少少有些误解:因为片名里带有“大佛”二字,我一度以为该片是一个讲述佛教信仰为主的故事,先入为主地觉得它可能会有点沉闷?

 

即便它在第54届金马奖颁奖礼上大放异彩,也还是没能改变类似的误解。直到最近把它看完,才顿觉自己之前的误解是有多么的愚蠢!

 

因为《大佛普拉斯》不仅直接体现佛教信仰的元素并不多,整部电影也丝毫不沉闷,反倒是全程都有一种荒诞的、戏谑的黑色幽默!

 

看完之后的一个感觉就是:这真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它有很多的妙处,不仅能够触碰到观众的笑点,还能抵达观众的内心。

 

《大佛普拉斯》绝不仅仅是“行车记录仪见证凶杀案”、“艺术家老板的糜烂生活”、“政治家的虚伪”等吸睛话题那么简单,也不单单是黑白影像、黑色幽默那么一两个亮点。

 

它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导演黄信尧看似戏谑、荒诞的态度下,包裹着一颗关注底层人物、探讨社会冷暖的善心。

 

 

1、影片的黑白影像风格绝非导演刻意追求“格调”的表现,更非为了调色方面的省事(实际上本片调色工作一点都不轻松),而更多是想表达某种人生的无常,以及“底层人物”与“有钱人”之间的阶层对比——如你所见,片中彩色部分多半出现在行车记录仪部分,并且还有那么一句台词:有钱人的生活果然是彩色的。

 

黑白影像给人一种很有质感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某种无奈又悲凉的现实:这个社会无论怎样去粉饰,分层都是存在的,这很真实。

 

2、导演通过带有讽刺与幽默的口吻做旁白,以一种“局外人”的视角叙述或补充故事,甚至在多个细节处,用打破电影“第四道墙”的方式,交待人物想法和故事进展。

 

导演本身做旁白,甚至做剧透一般地讲述,其实就很有一种幽默感了。而片中主角来一句“这电影是黑白的,谁知道你的摩托是粉色的啊?”,就更有一种很奇妙的喜感。

 

这也是影片一个很大的亮点。

 

3、无论是人物性格、身份、命运,还是台词、剧情、结局,整部电影都充斥着一种荒诞的、戏谑的黑色幽默。

 

这幽默不仅仅体现在某些带有颜色的段子或情节,而是里头的台词、人物遭遇的境况,总能制造令人会心一笑的效果。尽管每个观众的笑点不一样,但无论多少,你都能从中get到笑点。

 

 

而这种幽默还具备一种讽刺的力量,对道貌岸然的虚伪的讽刺,对关系丛生的政治的讽刺,对有钱人糜烂生活的讽刺,也有对大众对底层人物态度的讽刺,还有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局,也是满满的讽刺。

 

4、荒诞和戏谑制造的黑色幽默与讽刺,都还只是一个外壳,影片的核心,其实是导演对社会批判的表达。底层人物的生活现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仅仅是为了生存就已经很卖力了,不会想太多有的没的。

 

他们的生活境遇是困难的,但内心又都是善良的,只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并不够。而富人阶层、权贵阶层表面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实际则阴暗龌龊,人性的丑陋面都在他们身上有所展现。

 

即使导演不通过旁白或片中人物的台词进行表达,观众也能透过黑白影像感受到影片的社会批判,这也是《大佛普拉斯》最有价值的地方。

 

如前所述,《大佛普拉斯》是一部很妙的电影,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它既有趣,又有深度,故事讲得好玩,人物塑造得很丰满,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它看似戏谑、荒诞的黑色幽默外壳之下,是关注底层人物、反映阶层分化的社会批判。导演的创作看似调皮不羁,实则极具关怀的温暖,真是值得赞叹。

 

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87篇文章 14小时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