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我们在学生时代读过的诗句,能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长安的荔枝》,不仅能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还能让我们在“李善德”的坚持与抉择中,更懂得中国人上下五千年来所历经的艰苦奋斗!

一、诗篇解读

众所周知,经典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以唐代骊山华清宫为背景,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历史旧事凝练而深刻地揭示了盛世背后的政治危机与民生疾苦。

华清宫作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当年的行宫,承载了李隆基晚年荒政的历史记忆。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当时喜爱吃荔枝,对她宠爱有加的唐玄宗命驿马日夜兼程运送:

“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途中“差官累死、驿马倒毙”者众。

对历史故事感兴趣的观众或许会知道,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使得唐朝在开元年间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

那时候的大唐,不仅物产丰盈,国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

还涌现了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堪称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可是,到了开元末年,唐玄宗开始纵情声色,重用宦官,宠爱杨贵妃,令整个朝野体系逐渐腐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盛唐走向衰败。

正是有这样的历史背景,诗人杜牧在途经华清宫时,有感而发,写下前面提及的经典诗篇。

尽管我们熟悉的这首诗仅有四句,却以相当凝练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晚年荒政的现实。

“长安回望绣成堆”,写出了华清宫的富丽恢弘,也展现了盛唐繁华的表象;

“山顶千门次第开”  ,颇有规模盛大的仪式感,暗喻了皇家特权的奢靡;

“一骑红尘妃子笑”,借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博褒姒一笑的典故,带出唐玄宗为使杨贵妃开心所造成的劳民伤财的事实;

“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反讽的手法直指权贵蒙蔽民智、滥用权力的本质;

整首诗以“转运荔枝”的微观事件,映射唐玄宗朝纲崩坏的重要原因以及民生疾苦的宏观悲剧。

结合历史进行品读,会觉得杜牧的表达满含批判与关怀。

二、原著解读

原著《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2021年撰写的作品。

在很多读者眼中,马伯庸向来是一个“最会开脑洞”的作家。

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缘起,起初还不是“一骑红尘妃子笑”这句诗,而是他在翻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从南京到北京,调动人员,大兴土木,工程浩繁;其中一个负责采购建筑材料的基层小吏,全国奔走,尽心尽力,劳碌至死。

这让马伯庸觉得,那些皇权人物下一道命令好像很容易,但在基层的小人物却得忙活半天,甚至搭上性命。

他不禁感慨:“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倘若以基层小人物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会不会很不一样呢?

刚好,马伯庸看到一个朋友提到了杨贵妃如果没死在马嵬坡,可能就再也吃不到荔枝了。

于是他一下子有了灵感,试图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用基层小人物的视角来解读一番。

想不到,这个颇具脑洞的创意,不仅深得读者喜欢,还被影视创作者看中,改编拍摄成了如今上映的电影《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曾在采访中提及自己的创作理念:“发乎细节,观乎时代”。

他认为,搞历史题材的创作,要遵循史实,但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夸张改动,在保留历史真实逻辑的基础上,可添入戏剧性的创作,依托历史的可能性,来实现文本创作的可读性。

历史事件里,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吃鲜荔枝的喜好,是如何跨越千里完成新鲜荔枝运送工作的呢?

接受这项工作的人又是如何解决路程、时间、保鲜等难题的呢?

马伯庸选择以一个基层小吏的视角展开叙事。

他在一本敦煌写经卷子的末尾名录里,找到一位武则天时代的“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善德”,并将这个名字赋予类似的职位,嵌入到《长安的荔枝》的故事里。

整部小说从动笔到完稿仅用11天,竟与“李善德”运送荔枝的时间形成了互文。

这部小说在情节上做到了扣人心弦的特点,并且透过“李善德”这个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挣扎。

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而是一个具有拷问力量的历史故事。

三、电影解读

如前所述,由大鹏自导自演的电影《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

影片很好地遵循了“李善德千里转运荔枝”这一主要的故事线索,开篇就将人物面对的“生死考验”般的困境呈现了出来。

在长安漂泊奋斗了多年的“李善德”,遭同僚构陷,被迫接下“从岭南转运荔枝煎”的差事。

起初他还以为很轻松,但很快发现“煎字之下是鲜字”的玄机。

一字之差,区别甚大!

要知道,荔枝这类水果,不太好保鲜。

“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

以当时的交通情况与保鲜技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甚至是一个容易丢了性命的任务。

然而,为了家人,李善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旅程。

他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天气以及艰难的交通条件,还要与各级官员、商人、果农、骑手、水手等各色人等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磨难,甚至一度陷入了绝境。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放手一搏!

故事的最后,“李善德”历经艰难险阻,将鲜荔枝运抵长安。

但他并没有享受升官发财的待遇,而是完成了从“努力打拼,还完房贷”到“不顾安危,为民请命”的转变!

作为一名已然积累了丰富创作经验的导演,大鹏在讲述《长安的荔枝》这一故事的过程中赋予了影片不错的电影质感。

简洁明了的叙事,具有反转观感的情节编排,以及主人公面对困境、冲破困境的剧情设定,都让影片有了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快速剪辑增强了叙事节奏,营造了紧迫感,看起来相当畅爽!

片中文戏既融合了富有古典味道的对白,又添加了具有现代色彩的台词,使得影片金句频出,笑料管够,讽刺意味深长。

当然,大鹏导演做得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他对人物的创新改编与塑造。

大鹏饰演的“李善德”,显然是最主要的人物。他擅长算数,对与数字相关的事情,他能做出相当理性的计算。这样的人物设定不仅凸显了李善德的“理性强于感性,做事强于做官”的特点,还融入了现代管理思维,如KPI倒计时、成本核算等十分职场的元素。

和杨幂饰演的夫人“郑玉婷”展开的几场文戏,彰显了人物对家人的爱与关怀。无论是深情地告别与等待,还是“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的认可,都足以令人泛出感动。

白客饰演的“苏谅”,一改原著里老年胡商的身份,以更为年轻、洒脱的姿态,与“李善德”重构了情义的表达。二人从朋友到分道的关系,凸显了“利益与道义”的张力。

庄达菲饰演的“阿僮”,保留了荔枝园少女角色的淳朴,却也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勇敢。

刘俊谦饰演的“林邑奴”,是改编程度最大的人物。他不仅和“李善德”呈现了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际关系,还诠释了“予人以尊重”的价值观,令人动容。

刘德华饰演的右相,展现了一种不怒自威的权力人物!

此外,影片还融入了不少精彩的动作戏码,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与可看性。

还有,大鹏还为影片注入了黑色幽默的喜剧表现元素。

诸如房贷、催收、职场甩锅等现代语境下的元素,被他巧妙地编织进唐代的背景里,由此制造出具有荒诞感的笑点与真实感的共情点。

六部踢皮球那一段,“我一眼看出你是人才”的幽默台词,不仅有喜感,还反映了互相推诿的官场现象。

四、历史表达

最能体现电影《长安的荔枝》价值的地方,在于它对“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解构。

影片通过“李善德”这一基层小吏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的辛酸、无奈与拼搏,让我们看到了唐朝盛世下的暗流涌动,由此也让我们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千里运荔枝的背后,是帝王意志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为了满足贵妃的一时口腹之欲,上层的一道敕令,就得有无数人背井离乡、日夜兼程,历经千难万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这种“权力任性—底层代偿”的模式,映射了唐代制度对民生的压榨。

而“李善德”遭遇的构陷、推诿、刁难等困境,则展现了唐代官僚的异化与体制性的冷漠;

盐水浸泡、竹筒隔水、冰块存鲜等转运技术,在权力的碾压之下,沦为剥削民生的手段;

右相的一句“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直指唐代官场潜规则之弊;

而他将“转运荔枝”这一劳民伤财的工程美化为“国力展示”,大有影射历史中欺上瞒下、粉饰太平之劣行的意味;

盛唐的陨落,当然不是几颗鲜荔枝造成的,而是和千里运荔枝这样的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官场斗争、权贵奢靡等因素有关。

新鲜荔枝背后,含着多少人的殚精竭虑,多少人与马的奋力拼搏、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与生离死别。

影片颇有力量的一个画面,是对一颗鲜荔枝的特写。

这个镜头,如同照见历史寓言的一面铜镜,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话题:



0

推荐

木易的岛

木易的岛

190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木易,影评人、专栏作者、视频节目主持人,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有着资深的电视媒体经验。专注撰写影视相关的内容,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自媒体的独特理解,开辟十多个内容发布平台,积累超过20万精准粉丝,在微博、微信、知乎、企鹅号、头条号、百度百家等内容平台发布文章逾百篇,累计阅读超过一亿,是知乎电影类优秀答主,荣获腾讯企鹅平台“成长之星”优秀自媒体、微博月度优秀博主、猫眼特约影评人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邀请参与知乎盐club,受邀作为腾讯自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分享嘉宾发表演讲。现离职专职做自媒体内容创业,首创“电影+美食”的全新内容分享模式,自制视频节目《木味电影》,首期节目观看量累计过两百万。

文章